内蒙古监管局通报表彰辖区2017年度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但是从基础设施领域来看,这一制度还存在三方面缺陷:其一,在地方上,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公司或投资公司尚未纳入出资人制度。
这种不合理的资源分配体制导致金融资源分配出现扭曲和无效率。因此,中央政府万不可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
后面关于若干问题的分析,就是要说明为什么中国能够在问题中成长。但是,即使把贪污腐败都消除了,中国的个人收入拉开差距在我们的这个发展与改革阶段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类问题与其他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相似,有国有企业、国有银行、计划控制、政府审批、政府体制和法律结构等问题。并且,中国仍然保持经济增长7%~8%,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两年前,香港对于与大陆合作建设经济开发区没有兴趣,现在则积极性很高,就可以看作一个例子。
当国际上一些人士批评中国贫富差距在扩大时,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也是中国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之一。中国经济为什么没有崩溃?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像东南亚和拉美等落后国家一样,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如三农问题、贫困问题、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法制不健全问题、市场不健全问题以及腐败问题。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我们会越来越变得在前文明时代活着。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其实讲商业文明,最本质的是什么?是论事、论行、不论心,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进入 张维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商业文明 。那么,苏联为什么彻底垮掉了呢?那么10年前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又因为什么原因呢?包括现在的环境污染,都归结为企业追求股东利益了,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恰恰是市场经济的国家,越市场经济的国家它的环境保护越做好,而越不是市场经济的国家环境保护做得越差呢?所以,我们的企业界和政府学术界,我们现在都喜欢说一些政治上政权的话,我们应该真正地分析一下深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和东华打过招呼,我要批评他一下,他开幕的时候讲到了经济危机,因为企业都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所以有了经济危机。
万恶淫为首,不能看他有没有犯事,而是他心里有没有这种意念。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孝子,不是看它给父母花了多少钱,而要论他的心,他内心的孝敬,否则有一些贫困的人就不当孝子了。
每个人都要从所有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一个企业的内部,炊事员要从老总的角度考虑工作,老总想炊事员的工作,我们这个企业怎么玩?所以,无论是股东还是债权人,就是一个分工。但是我仍然要说的是,所有的这些东西,只有量化为制度,我们才能有效关于企业和政府的边界应该放在哪里,我很早就写过文章,都写了十年,说的总是这些东西。因为他面对的客户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兴趣、口味都不同,那么,怎么去把握未来就变得非常重要。
而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经受不住诱惑,红了一阵子,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确实在我们这个社会,有另外一种风气,大家似乎很喜欢去妒嫉别人、诋毁别人。消费者认可你,买你的东西,你才能发财,企业才能成长。那么,怎么使房价比别人高,而且还要让买的人认为物有所值?所以它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设计上,使买房人满意。
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人力资源的分配问题。当我们去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不怀疑它,当我们放一个贷款的时候我们对它充满了信心,这是我们企业家要做的事情。
第三,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之一。但随着时间发展,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小,到现在,和政府搞好关系未必就一定能成功,很多时候恰恰相反。
而要给社会创造价值,给消费者创造价值,他们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不能去守成。所以,在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能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管理智慧与现代西方的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成就,很好地融会贯通起来的人。但现在,时代对他们在大胆经营、体制创新和把握市场、技术走向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 我算是比较早的一个呼吁关注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的。在过去的250年里面,经济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果没有企业家在市场秩序的努力,没有使这个社会达到比较高的信任,就不会有分工、就不会有交换,也就不会有技术进步。或者简单说,国家的经济成长发展,就要靠市场,而市场经济的核心推动力量、组织者,就是企业家。
因为我身处校园,我是一个学者、一个教授,而作为一个学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社会的现实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时要对社会保持一定的批判、批评精神。中国对于企业家阶层,特别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中,是持否定态度的。
现在几百万人都可以称为企业家,或者号称企业家,但他们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对于在地方做地产的企业来讲,那他面临的问题,可能确实是怎么从政府手里拿到地。
我觉得这一点可能也是中国企业家身上最为脆弱的地方。而一个人要把握未来的话,没有相当深刻的思想是很难的。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大的时代的进步,人力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率的配置和利用。他们的思想有的体现在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有的则很清楚地体现在对某一行业走势的判断,也有的体现在他们内在的很高的人文素养、管理智慧,以及对中国特殊的发展道路的把握上,比如中国企业怎么在西方企业主导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等等。如果体制不完善,有很多的漏洞,特别是政府有很多权力的情况下,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赚钱的最好办法,不是给别人创造价值,而是搞关系。一个是我们的体制变革,越来越走向市场经济,这意味着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越变越好,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绝对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努力改变环境。这个时候,作为学者,就要去提醒他一个企业必须有的使命和理念。
在现实当中,企业家会犯错,也会面临很多诱惑。所以,如果我们看1980年代的那代企业家,他们文化程度比较低,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一部分人,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是他们有冒险精神,所以在当时整个市场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只要大胆做,就可能赚钱。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一定是成功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价值。但柳传志他就把握住了方向: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做电脑的,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始终别忘了,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如果这些人聚集在政府或军事部门,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慢,就不发达。中国的情况是,个人的行为不仅和自己的理想、理念有关,又与社会的环境有关。而要成为最有思想力的企业家,这种脆弱性是他首先要看到并克服的。我们必须承认,西方的管理思想也是经过几百年的积累才得以形成,其中必有人类共性的东西。
尤其是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统一的竞争平台,不论你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市场上打赢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对市场本身的把握。由此来看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从政府——当然最初是从农村中聚集了一批人做企业后——下海做企业,到现在,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开始选择创业或经营企业。
对他们来说,要在二三十年的短期时间里,适应这么多的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时候很难谈清楚,谁是谁非,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
在1984年9月,我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过去,很多中国企业的经历都与环境息息相关。